网站首页 >> 东篱采菊 >> 曲苑杂坛 >> 文章内容

曲艺与歌曲

[日期:2012-07-13]   来源:丰润音乐坊  作者:丰润音乐坊   阅读:3726次[字体: ]
曲艺与歌曲
中国文化产业网  
当今青年喜欢流行歌曲,而不大爱听曲艺音乐(这里所说的流行歌曲是广义的,而非时下认定的通俗歌曲一类)。然而,就是在大家最喜欢也是最常见的歌曲中,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地地道道的曲艺音乐,或根据曲艺音乐改编创作的新歌,如电视剧《四世同堂》主题歌《重整河山待后生》,它其实是一段稍加编配的原汁原味的京韵大鼓,经耄耋之年的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亲自演唱,一时红遍大江南北。又如《前门情思———大碗茶》,我原本不知道它的音乐素材来自何处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听到著名琴书表演艺术家关学曾演唱的北京琴书《考神婆》,那幽然的旋律,和那无须扩音设备,字字入耳的演唱功底,竟与李谷一演唱的《大碗茶》如出一辙,准确地说,是《大碗茶》与《考神婆》的音乐一脉相承。这使我于无形中对曲艺音乐发生了兴趣,待稍稍深入了解后发现,此类歌曲的出现,并非偶然,它其实是新音乐运动的产物,是革命音乐的优良传统,因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,延安鲁艺文工团就曾用陕北道情音乐中的新平调十字调,改编成女声独唱《翻身道情》,后来又由郭兰英带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并获奖。同期,抗敌剧社的徐曙,也曾用京韵大鼓音调改编成叙事歌曲《晋察冀小姑娘》。以上这些歌曲,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就在于曲艺音乐对歌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为此,我们应当进一步去探索曲艺音乐的魅力所在,去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关系。
曲艺音乐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歌曲创作,是曲艺音乐本身的三大特色所决定的。
具有叙事、抒情的双重功效。《晋察冀小姑娘》和《八月十五月儿明》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。所谓叙事,就是在一首歌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,这本身就是对曲艺传统的继承,且完全符合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定势。如《晋察冀小姑娘》,讲的是抗战时期,日寇在边区抓住了一个小姑娘,并逼她带路,以便避开八路军的地雷阵。而小姑娘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,她决心不做汉奸才做的事,更不能向敌人屈服,为此,她抱着必死的决心,把日寇带进了八路军预设的地雷区,最终,她与日寇同归于尽。这里有故事发生的过程,更有小姑娘细腻的内心活动,和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,曲调也依据情节的发展而发展,舒展、急促、高昂、低回,把一个机智无畏的小姑娘,塑造得有声有色,栩栩如生。
鲜明的地方特色。以唱为主的曲艺,全国大约有一百余种,而且大多在曲种前面冠上地名,如京韵大鼓、苏州评弹、四川清音、河南坠子等等。此举充分说明,曲艺是民间艺术,是有地域区别的民间艺术,是土色土香的艺术,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语言。这里指的语言不是道白,而是受语言影响派生出来的旋律、音调。听《大碗茶》那种略带幽默的叙述,心态是那样地平稳、悠闲,听《游仙———蝶恋花》,那音乐完全脱胎于苏州语言的婉转、甜美。语言中特有的韵味构成区别,又因为存在着区别,才造成曲艺的丰富多彩,才产生审美的差异。
曲艺文学,雅俗共赏。以唱为主的曲艺,它的文学部分也很精彩,一般说来,文学有高雅与通俗之分,而曲艺文学则是雅俗共赏。请看下面这段唱词:自从那,夫修长城离别后,叹佳人,形容瘦损她的粉面黄。胭脂有意辞愁脸,翠黛无心懒梳妆。这是京韵大鼓传统唱段《孟姜女》中的几句唱词,它的文学品位是高雅的,但又是老百姓都能听懂的。它着笔在梳妆打扮,表达的内容却是对秦始皇暴政的鄙视和反抗,既深入浅出,又寓教于乐,确是传统曲艺中的上佳之作。评弹《游仙———蝶恋花》的词作者是毛泽东,该词属词中精品,但同时又是通俗易懂的,配上苏州评弹后,在全国传唱,男女老少,工农大众都很喜欢,这是曲艺最显著的大众化的体现。曲艺音乐既有地域区别,又有共性,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,民族思维,以及不作无病呻吟,每曲都是有的放矢的表达方式。《重整河山待后生》唱的是一腔无声血,是不做亡国奴的民族大义。加上名家的激情演唱,凡有爱国之心的人,必将引起民族情感的共鸣。《大碗茶》则表达了海归派对北京,实际上是对祖国的深深依恋。这对于当时那些盲目崇洋的人,是一种鲜明的对比。《游仙———蝶恋花》对先烈的怀念之情,是那样的浓烈:当全国解放的特大喜讯传到月宫时,烈士竟是喜极而泣:啊牎革命已经成功,鲜血没有白流牎于是,泪水顿作倾盆雨,音乐也被推向了全曲的最高潮。一首短短的歌曲,有悲有喜,有歌有泣,跌宕起伏,变化有序。曲艺音乐的丰富表现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歌曲创作,可取的素材很多,表现的范围很广,但是,从传统中汲取养料,走民族化之路,依然是值得提倡的上佳选择。
 
相关评论